7. 甲允許其18歲之子乙於夜市租借場所販賣手工精品。某日,乙與丙商談一批手工精品之價格及進貨事宜等時,丙預先與第三人丁共謀,由丁在旁敲邊鼓,慫恿乙應儘速與丙締約。乙禁不起丁之吹噓,乃與丙締約,惟乙取得締約之精品後,發覺該批貨品品質低劣全無價值,始知遭騙。就此情形,下列敘述,何者正確?
(A)因詐欺乙之行為係由丁所為,與丙無涉,乙不得撤銷其與丙締約之意思表示
(B)因詐欺係由丙與丁聯手所為,乙得撤銷其與丙締約之意思表示
(C)乙為限制行為能力人,其與丙締結之契約未經甲同意,自始無效
(D)乙就販賣精品之營業,有行為能力,但其受丙、丁聯手詐欺所為之意思表示,自始無效

參考答案

無參考答案

內容推薦

內容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