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過馬拉松式的冗長討論,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廿四次締約國大(COP24,下稱氣候高峰會)十五日在波蘭卡托維治,就落實「巴黎氣候協定」達成一系列實施細則,進一步規範各締約國的氣候政策,以期達成全球氣溫升幅不超過攝氏兩度的目標。然而,透明的國際碳排放交易制度、開發中國家減碳資金來源等問題,仍未獲得妥善回應,使得該細則遭批軟弱無力。□□全球近兩百個國家代表、為期兩週且原定十四日閉幕的聯合國氣候高峰會,在十五日「加班」討論十一個小時後,終於產生一份長達一五六頁的「巴黎協定」實施細則手冊,針對各締約國如何查核及彙報碳排放量、如何提升減碳目標、二○二三年全球盤點機制的實施方式、二○二五年後的氣候資金新目標和進程,以及如何評估技術發展和轉移的進度等事項做出指引,以確保巴黎協定能在二○二○年如期上路及落實。然而,大會未能就巴黎協定的重要課題──被視為可有效降低溫室氣體排放,且募集大量對抗暖化資金的「國際碳排交易制度」──達成共識。巴西是最大反對方,希望保留舊制度下累積的大量碳排額度(carboncredit),但美國等已開發國家批評舊制度不可靠且不透明。美國政府認為,舊制碳排額度是部分國家得以規避減碳責任的主因。不過,各國已同意在明年九月的聯合國峰會上,繼續討論該問題。主要經濟體也同意擴大對開發中國家對抗暖化的補助,包括德國和挪威承諾在綠色氣候基金(GCF)中投入雙倍金額。GCF 為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(UFCCC)架構下的財務機制,目標為從二○二○年開始每年提供一千億美元,協助開發中國家制定及執行減碳計畫,目前已募集逾一百億美元。對此,擔任「七十七國集團與中國(G77/China)」主席的阿布爾麥德(Wael Aboulmagd)批評,開發中國家的迫切需求,在新協議中被當成次等問題對待。此外,「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(IPCC)」十月公布的「決策者摘要」,指出全球暖化速度已失控,世紀末恐增溫達攝氏三度等論證,大會也未能加以強調,進而規劃更具體的減碳計畫。格瑞那達(Grenada)等島國因此砲轟,大會在此點上做出「行政妥協」,使島國面臨的急迫氣候危機被忽視。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(UCS)的邁爾(Alden Meyer)則指出,雖然實施細則的內容仍待充實,但已強化巴黎協定的基礎,有助於美國政府重新加入該協定。孫宇青編譯〈聯國氣候峰會細則出爐 碳交易無共識〉(《自由時報》2018/12/17)
26.「□□全球近兩百個國家代表、為期兩週且原定十四日閉幕的聯合國氣候高峰會,在十五日『加班』討論十一個小時後,……」依照文意,引文內的□□要使用什麼詞語最正確?
(A)啟用
(B)匯聚
(C)宣導
(D)滯留

參考答案

無參考答案

內容推薦

內容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