燃素說為 17 世紀以前,科學家解釋化學反應以及物質組成的主要理論,科學家們認為,所有的物質均是由[土]組成。固定不動且廣泛存在於固體中的土稱為[石土],所有的金屬均是屬於石土,流動性的土稱為[汞土],而可燃的、不穩定的土,又稱為[硫土],硫土又稱為燃素。在燃燒時,硫土會與其它的土結合,轉變為汞土及石土,而硫土則會逸散,剩下的物質即為不可燃的汞土以及石土。燃素說可以解釋物質燃燒時質量變輕的現象,如汽油燃燒會變輕留下液體,而氣體的部份則為硫土逸散出去。但燃素說卻無法解釋某些金屬燃燒之後質量會變重。17 世紀中葉,化學家拉瓦節提出燃燒是與氧結合的反應,並解釋了金屬鎂在燃燒時與氧結合,而產生氧化鎂,使得質量變重,並非與硫土的逸散有關。
31.根據文中所描述的燃素說,下列何者是錯誤的推論?
(A)汽油是硫土與剩下液體的結合。
(B)金是一種石土。
(C)燃素說無法解釋鎂燃燒後為何會變重。
(D)若物質含有硫土,則它不一定可以燃燒。

參考答案

無參考答案

內容推薦

內容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