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. 珮甄有天在整理舊書的時候在某本書裡看到一首詩歌:「怒髮衝冠,憑闌處、瀟瀟雨歇。抬望眼,仰天長嘯,壯懷激烈。三十功名塵與土,八千里路雲和月。莫等閒、白了少年頭,空悲切。靖康恥,猶未雪,臣子恨,何時滅?駕長車,踏破賀蘭山缺。壯志飢餐胡虜肉,笑談渴飲匈奴血。待從頭、收拾舊山河,朝天闕!」珮甄對這首詩歌很感興趣,但是因為此書的年代已久,很多文字都斑駁不清了,連詩歌的名稱及作者皆無法辨識。請問:根據你對中國歷史的知識,這首詩歌的背景最有可能為?
(A)這首詩歌的最後一句提到「匈奴」,可想見其創作背景應為秦漢時期。
(B)詩詞的前兩句表露出作者豪邁的氣概,應是在收復失土之後所作。
(C)詩作中提及「靖康恥」,應為描述外族入侵中原,俘虜中國皇帝的恥辱。
(D)這首詩歌的作者最有可能為有史詩之稱的杜甫,其描述了安史亂中的親身見聞。

參考答案

無參考答案

內容推薦

內容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