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曰:「道之以政,齊之以刑,民免而無恥;道之以德,齊之以禮,有恥且格。」老氏曰:「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,下德不失德,是以無德。」「法令滋章,盜賊多有。」太史公曰:「信哉!是言也。」法令者治之具,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。昔天下之網嘗密矣,然姦偽萌起,其極也,上下相遁,至於不振。當是時,吏治若救火揚湯,非武健嚴酷,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?言道德者,溺其職矣,故曰:「聽訟,吾猶人也,必也使無訟乎。」「下士聞道,大笑之。」非虛言也。         漢興,破觚而為圜, 雕而為朴,網漏於吞舟之魚,而吏治烝烝,不至於姦,黎民艾安。由是觀之,在彼不在此。(史記‧ 酷吏列傳序)
1.「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」意謂
(A)上德之人,必須了解不德之因,設法改善,才能有德
(B)上德之人,一切依道而行,無心求德,所以反而有德
(C)最好的道德,沒有形跡可循,因此可以不失真德
(D)欲有德,須先打破德與不德的界限

參考答案

無參考答案

內容推薦

內容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