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膽假設,小心求證 (節選 ) 胡適科學方法怎麼得來的呢?一個人有好的天資、好的家庭、好的學校、好的先生,在極好的環境當中,就可以養成了某種好的治學的習慣,也可以說是養成某種好的治學的習慣,也可以說是養成了好的做人的習慣。宋人筆記中記一個少年進士問同鄉老前輩:「做官有甚麼秘訣?」那個老前輩是個參政 (副宰相),回答道:「做官要勤、謹、和、緩。」後人稱為「做官四字訣」。這四個字不但是做官的秘訣,也是良好的治學習慣。第一、勤 : 勤是不躲懶、不偷懶。我上次在台大演講,提到台大前校長傅斯年先生兩句口號:「上窮碧落下黃泉,動手動腳找東西」那就是勤。第二、謹 : 謹是不苟且、不潦草、不拆濫汙。謹也可以說是恭敬的「敬」,孔夫子說「執事敬」,就是教人做一件事情都要鄭重地去做,不可以苟且。他又說:「出門如見大賓,使民如承大祭。」都是敬事的意思。一點一滴都不苟且、一字一筆都不放過,就是謹。謹,就是「小心求證」中的「小心」兩個字。第三、和 : 和是虛心、不武斷、不固執成見、不動火氣。做考據,尤其是證據來判斷古今事實的真偽、有無、是非,不能動火氣,不但不正當的火氣不能動,連正義的火氣也動不得,做學問要和平、心虛。動了肝火,是非就看不清。第四、緩 : 宋人筆記:「當那位參政提出『緩』字時,那些急性的人就抗議說緩要不得,不能緩。」緩,是很要緊的,就是叫你不要急、不要輕易發表、不要輕易下結論;就是說:「涼涼去吧!擱一擱、歇一歇吧!」凡是證據不充分或不滿意的時候,姑且懸而不斷,懸一年、兩年都可以。懸並不是不管,而是去找新材料。等找到更好的證據的時候,再來審判這個案子,這是最重要的一點。許多問題,在證據不充分的時候,絕對不可以下判斷。總之,做學問要能夠養成「勤、謹、和、緩」的好習慣,有了好習慣,當然就有好的方法、好的結果。
28.關於本文的敘述,下列何者最符合文旨?
(A)文章主旨在強調大學生做科學實驗的重要性
(B)一個良好的治學習慣也會影響到做人的態度
(C)作者強調要先有好的治學習慣才有機會做大官
(D)「緩」是指做學問不能輕易動怒,以免禍從口出。

參考答案

無參考答案

內容推薦

內容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