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1-32為題組。閱讀下文,回答31-32題。
      笛卡兒主張心智和身體是兩種不同的實體。哲學家所謂的「實體」是指某種基礎、根本、型塑這個世界的東西。因此,心智和身體可以說根本不是同一個世界裡的產物。笛卡兒認為,大腦裡的松果體是心智和身體相互協調作用的地方。對熱愛散步的達爾文來說,有些思維在走路時更容易浮現。如果笛卡兒也能在走路時工作,不要只是窩在床上苦思,他的哲思成果或許會比較有血有肉。哲學家尼采也用一向浮誇的態度說過:「只有走路時獲 得 的 想 法 才 有 價 值 。 」
       我 們 使 用 的 語 言 也 帶 有 身 體 的 色 彩。語 言 中 許 多 常 用 的 隱 喻 都 和 基本的 人 類生 理 學 有 關。例 如,我 們 說 某 個 短 跑 選 手 排 名「 上 升 」,或 是 某 個 足 球 員 的 事 業發 展「 倒 退 」,但 是 這 些 運 動 員 並 不 是 真 的 往 上 爬 或 是 倒 退 走。要 瞭 解 這 些 隱 喻,需要掌握身 體 的 感 覺,知 道 爬 上 一 座 陡 峭 的 山 是 什 麼 感 覺,在 短 跑 比 賽 裡 落 後 又是什麼感覺。哲學家很容易忘記這 一點。笛卡兒提到他「賣力」完成《沉思錄》時,就 使 用 和 重 量 有 關 的 隱 喻,表 示 思 考 不 只 是 心 智 在 身 體 裡 運 作 這 麼 輕 巧,而帶 有 物 質 世 界 的 重 力 。
      感 覺 也 具 有 身 體 性。「 網 壇 壞 小 子 」約 翰‧馬 克 安 諾 在 球 場 上 的 脾 氣,可 不只 是 看 不 見 的 內 在 情 緒,而 是 透 過 猙 獰 的 表 情、緊 握 的 拳 頭、手 臂 猛 力 揮 拍 呈 現出 來。哲 學 家 梅 洛 龐 蒂 說:「 一 般 人 會 說 憤 怒 存 在 於 人 心 中。這 種 說 法 好 像 憤 怒發 生 在 另 一 個 超 然 的 空 間,不 在 生 氣 的 人 身 體 裡,而 事 實 並 非 如 此。」梅 洛 龐 蒂說 憤 怒 和 身 體 「 緊 密 相 繫 」 , 當 然 快 樂 、 膽 怯 、 驕 傲 這 些 情 緒 也 都 是 如 此 。
       尼 采 說:「 身 體 即 是 全 部 的 我,此 外 無 他 。」思 考 和 感 覺 一 直 都 發 生 於 肉 體內、透 過 肉 體 傳 達,並 經 由 肉 體 產 生。笛 卡 兒 對 自 己 的 身 體 太 習 以 為 常,以 致 遺忘 了 他 的 心 智 也 是 透 過 身 體 運 作 。 ( 改 寫 自 Damon Young《 艾 倫 ‧ 狄 波 頓 的 人 生學校》 )

31.關於上文對心智與身體的敘述,最適當的是:
(A)達爾文與尼采均重視走路,進而認為身體坐於書桌前思考的成果沒有價值
(B)笛卡兒說自己「賣力」完成《沉思錄》,可知他主張心智與身體實質相同
(C)約翰‧馬克安諾的肢體語言證明情緒難以由心控制,而是靠身體表達出來
(D)梅洛龐蒂與尼采對於人的心智與身體二者之間的關係,有較為一致的看法

參考答案

無參考答案

內容推薦

內容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