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閱讀下文,回答第 48-50 題     說蒝荽,當然不能不談中國。兩千多年前的西漢,歷經千辛萬苦的張騫,終於走出一條貫穿歐亞的絲路,把蒝荽和胡麻、西瓜、大蒜、葡萄等西域蔬果引入中原,所以蒝荽古名「胡荽」,由於北朝的胡人皇帝石勒避名諱,改稱香荽、蒝荽,原名胡勒的九層塔也改叫蘭香或香菜。     蒝荽剛傳入時,一般人不知道如何下手入口,道家還把它列為「葷菜」,說它辛臭刺鼻,多吃會「昏神伐性」,但時間一久慢慢吃出味道,尤其東漢末年開始流行「胡食」,風味特殊的胡蒜、胡芹、胡荽……等外國調味粉,紛紛用於廚下,深深影響了中國菜的烹調風味。例如當時有一道風行的「胡羹」,以羊肉煮汁,用蔥頭、安石榴汁、蒝荽等調味,香濃誘人。我們至今仍喜歡在羹湯上灑蒝荽,說不定就是一千七百多年前「胡羹」的流風遺韻呢!     中國菜用蒝荽,一來取其清香以烘襯菜餚的氣味,二來借它沁人的翠色以平添生動食相,雖然兼顧了調味功能與菜色美感,但我覺得其心法只在一個「借」字,並不是認真要吃它。我見過因為買不到蒝荽而急得跳腳的印度朋友,也在墨西哥市場看到大綑大把買蒝荽的女人,卻從來沒有見過中國人因為缺了蒝荽而嗒然所失;反正只是借用幫襯,可有可無,和它的關係有種若即若離的疏遠客氣,上了桌也多半用於綴飾,不像其他民族剁而啖之,燉而煮之,對它戀執情深,非得餐餐在齒舌間廝磨纏綿不可。西方以為蒝荽是中國菜的專擅特長,說起來只能算是一項__________ 。(蔡珠兒〈冷香飛上飯桌〉)
48. 依據上文,下列敘述何者正確?
(A) 胡勒原產於中國絲路區域,在南北朝時因避諱改名蒝荽
(B) 蒝荽氣味因與羊肉羹相近,且味辛刺鼻,而被視為葷菜
(C) 蒝荽在西方國家物稀為貴,故較不易在一般市場上購得
(D) 中式菜餚多借蒝荽的色與味來幫襯,較少單獨成為主菜

參考答案

無參考答案

內容推薦

內容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