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下文回答42〜43 題   去年,以無差別殺人事件為題材的電視劇——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在公視上播出後迅速竄紅。這部電視劇除了寫實地刻畫了加害者、被害者與犯人辯護律師的心境外,也揭露了整個社會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污名化。    本劇寫實地呈現思覺失調患者的病發經過——應思聰原是一名前途無量的年輕導演,卻因女友輕生與導演一職被替換等事,使他性格驟變,甚至出現幻聽與幻覺。某一天下午,他提著兩大包攝影器材前往社區的幼兒園 準備拍攝先前未完成的電影,卻被誤以為是附近康復之家的精神病患持槍狹持幼稚園班級,進而引起軒然大波。最後情緒難以穩定的他被警方逮補,並在後來被證實罹患思覺失調症。   然而,這場烏龍事件卻是因為劇中各家新聞媒體在未經警方證實的情況下,便以直接現場連線的方式將其報導成闖入幼兒園的變態。同時,應思聰站在幼兒園外自言自語的行為,已與附近居民對精神疾病患者的刻板印象不謀而合。這反映出台灣的新聞媒體為求快速而未落實謹慎求證;為求標題聳動,在報導精神疾病患者時總傾向將其與暴力事件做連結。而媒體這種為精神疾病患者貼上「暴力」標籤的方式,往往會強化讀者對精神疾病患者的刻板印象。   除了對精神疾病的刻板印象,還有對精神病患的「排除」。在劇中,社區居民建議康復之家「搬到山上,比較清幽可以靜養」。律師的妻子也咆哮:「神經病就是要關起來!他們這樣四處亂跑,我日子還要不要過啊?」立委接受採訪時甚至說:「不能容忍有這麼多有精神疾病的病人,在都會區居住。治亂世用重典,應該要集中管理,不能讓他們四處流竄。」這是社會對精神疾病患 者的普遍態度,認為他們總是需要一個遠離社會的環境,因為他們會危及社區與孩童安全。然而,近年來精神醫學界的的共識卻是:對絕大多數精神疾病病患來說,社區型治療和照顧,遠好過「隔離」。精神科醫生也表示:「在殺人的事件中,只有 5%的犯人罹患精神疾病,且極少數者會攻擊他人。」    這不禁讓人疑惑:倘若世上定要有善惡之分,那麼拿精神病患的自由來成就「安全」,進而剝奪他們與社會接軌機會的我們,與未曾傷人卻罹患精神疾病的患者,究竟誰更接近「惡」?無知與恐懼是可怕的。我們在自認對他們富有同情的想像裡,填滿了名為「危險」的恐懼,卻渾然不知。去除污名化非一蹴可幾,而破除恐懼的方法之一是嘗試了解——這或許是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一劇試圖給予我們的,也是對精神疾病患者最好的祝願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~摘自〈關鍵評論〉網站
42. ( ) 根據上文,請問造成烏龍新聞事件的主要原因為何?
(A) 警方未確切查證而給予錯誤消息
(B) 居民誤將攝影器材看作危險槍枝
(C) 媒體為求快速而未經謹慎求證
(D) 幼兒園曾收到不明恐嚇信件 。

參考答案

無參考答案

內容推薦

內容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