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書就是需要「觀其大略」,有的需要「不求甚解」,有的則需要「熟讀精思」。不但如此,同一本書裡,有些地方讀來需要「觀其大略」,有些需要「不求甚解」,有些則需要「熟讀精思」。更有甚者,同一本書,可能第一遍讀來只能「觀其大略」,第二遍「不求甚解」,第三遍才能「熟讀精思」。因此,與其說陶淵明「不求甚解」、諸葛亮「觀其大略」、朱熹「熟讀精思」是這三個人不同的風格,不如說是三種不同的方法。讀書到底有什麼方法?或是說,什麼才是正確的讀書方法?世界上沒有正確的讀書方法,只有合適的讀書方法。懂得合適的讀書方法,就知道對待什麼樣的書,適合用什麼樣的方法。讀書讀書,我們從小就聽慣了要「用功讀書」。「用功讀書」的說法真沒有錯,錯在我們的學校教育和考試制度下,太多人把「用功」解釋為「用力」。用力讀書,教科書上根本不值得去記的一些瑣碎資料,也成了擔心成為題庫的可能,於是用力筆而記之,背而誦之。「用功讀書」,其實應該明白的是對待不同的書,應該用什麼樣不同的「功夫」──要知道所謂諸葛亮、陶淵明、朱熹的功夫,可以如何交叉運用。不懂得用不同的功夫來讀不同的書,而只知道用力讀書,就是死讀書。死讀書,就是把大腦的CPU當硬碟來用。CPU被浪費了不說,要使用起其他硬碟的時候也無從使用起。(節選自郝明義 越讀者 諸葛亮、陶淵明與朱熹,是怎麼讀書的?)
根據本文,下列讀書方法的敘述,何者錯誤?
(A)同一本書,可能會有不同的讀書方法
(B)讀書方法可以交互使用,相輔相成
(C)不同的書,要有不同的讀書方法
(D)反覆、不斷地閱讀,才能事半功倍,也是正確的讀書方法。

參考答案

無參考答案

內容推薦

內容推薦